连续两届世界杯小组赛出局,德国战车到底怎么了?
或许,如今的德国队在世界杯赛场已经失去了8年前的那般争冠实力,但是球队在“六冠王”主帅弗里克麾下居然这般耻辱性出局依然令人不解。那么,就在2014年赢得世界杯冠军过后,跌下神坛的德国足球究竟发生了什么?
根基已烂:连续四任足协主席因丑闻而离职
俗话讲“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竞技足球领域,足协对一个国家足球运动的带动和管理作用不言而喻。只是很少有球迷知晓,德国足协近10年来的连续四任主席,茨旺齐格、尼尔斯巴赫、格林德尔和凯勒先后因丑闻而离职,以至于德国足协如今在德国国内臭名昭著,成为德国足球不断衰退的根本原因。
在此必须要提的是2016年上任的格林德尔,德国足球的由盛及衰正是源自他的任期。请注意,不同于德国足协过往由贝肯鲍尔等专业人士担任要职,格林德尔是德国足协首位非专业性主席。这位曾担任联邦议院议员的政客自接手德国足协后便争议不断,甚至把政坛中的权力争斗、官员站位、媒体炒作等因素带入足球领域,进而导致德国足协深受影响、乌云密布。
2018年世界杯,德国队在爆冷被韩国击败后小组垫底出局,由此创造了世界杯历史最差战绩。在这关键节点,本是德国足协处理危机的重要时刻,却不想德国足协面对“世纪之辱”没有任何道歉或解释,反而优先试图自保。不仅如此,世界杯后神隐(自称闭关)的勒夫在风波过后回到大众视野并表示继续执教,而德国足协居然直接以“0票反对”表示同意。
德国足协犹如政客般的甩锅态度,自然引发外界一片哗然。再到2019年初,勒夫突然来到拜仁总部塞贝纳大街,当场官宣穆勒、博阿滕和胡梅尔斯等三名球员被国家队“开除”,如此侵门踏户、卸磨杀驴的做法顿时激怒了拜仁管理层。对此,德媒便爆料称这是勒夫和格林德尔的幕后利益交换,因为格林德尔多年来持续打压拜仁,勒夫则在留任后选择投桃报李。
没过多久,格林德尔便因受贿丑闻“下课”,勒夫则在此间因伤住院4周而远离媒体。接下来,德国足协居然陷入了长达5个月的空窗期,直至没有竞争对手的弗赖堡主席凯勒突然站出来就任德国足协主席。由于凯勒和勒夫私交甚密,他在任内不仅毫无作为,反而在勒夫屡屡创造历史最差战绩时(如欧国联0-6惨败西班牙)依然为其不断护航。
很快,凯勒便在足协内部和地方足协的一致反对下黯然辞职,由此可见德国足协在多任主席的胡作非为下早已一片散沙、充满动荡——如此顽疾,显然需要功勋人士加以拯救,但是这个主席职务犹如烫手山芋般无人愿接。例如前拜仁董事会主席鲁梅尼格于去年退休后,便有诸多声音劝导这位足坛传奇拯救德国足协,然而鲁梅尼格毫不客气地回答:“我可不想找一份等同于切腹自杀的工作。”
场外因素:足球却成为最后的牺牲品
当德国足协烂到根里,德国足球的整体规划和持续发展怎能不受影响?例如德国足协与各支俱乐部的关系愈发恶劣,争议声中的德甲联赛“50+1”政策不进反退,甚至自政坛出身的格林德尔入主德国足协后,越来越多的场外因素开始介入足球,对德国国家队在内的德国足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例如英国脱欧后,德国作为欧盟的核心支柱,不仅在经济层面扮演发动机的角色,在移民政策、难民问题等方面更是处处表率,由此渐渐侵染到足球领域,而“合影门”事件正是最佳缩影——2018年5月,也就是俄罗斯世界杯前夕,访问英国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大使馆接见了京多安等土耳其裔的德国国脚。其中,京多安不仅赠送了球衣,甚至在上面写着:“向我的总统致以敬意!”
此后,这些合影迅速刊登在官方社交媒体上为埃尔多安造势,而事后的结果则是埃尔多安在大选时于德国吸票无数(德国有400万土耳其人)。由于仇视德国的埃尔多安在德国国内是公认的极端反面人物,曾以不当言论越过德国人的红线,所以“合影门”顿时“侮辱了众多无法接受埃尔多安的德国人”。《世界报》的调查显示,过半数德国人反对球员继续为德国效力。
然而,后续事实并非如此。时任德国总统施泰德迈尔、总理默克尔先后出面处理此事,以至于勒夫在闹剧过后不得不带着争议球员出征世界杯。至于此后发生的事情无需多述,但是这类事件的后续反应对德国国家队的影响可谓持续至今。于是,越来越多的“政治正确”开始干预德国国家队的选人用人,即使在弗里克接过德国队教鞭后也未得到改善。
诚如《明镜》周刊的总结:“这原本无关足球,而足球却成为最后的牺牲品。”再看本届世界杯,德国队首场比赛对阵日本的赛前合影时,全体球员居然做出了集体捂嘴的姿势。据媒体报道,德国队球员曾在赛前专门开会一个多小时,经过商讨后决定共同做出这样的抗议动作,而如此行径的政治意味显然超越了世界杯赛事的范畴。
诚如威尔士球星贝尔的公开批评:“当一支球队想尝试做某件事情却事与愿违时,他们自然会因为不专注于足球而遭到惩罚。”由此可见,如今的德国队似乎失去了曾经的那份专注,自然无法回避这些非足球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再看本届世界杯,德国队内某些球员在争议声中持续首发,某位小将在球队落后时也要登场以创造队史等,这些出发点真的只是足球层面的考量吗?
青训争议:德国球员近年来明显呈现“同质化”
当德国足球渐渐不务正业,另一个遭遇负面影响的对象便是青训系统。回想本世纪初,德国足球一度进入青黄不接的低谷期。痛定思痛的德国足坛自此改革,首要重点便是加强青少年足球培训系统,其中包括青训建设成为俱乐部资格审查的硬性要求,培养3.5万名持证教练,设计7级培训体制,并建立了超过52座青少年训练中心以及366个地区性青少年训练基地。
从最初每年投入4800万欧元用于青训,德国足协及各俱乐部历经十余年发展,在青训方面的年均投入早已超过1亿欧元。于是,全德渐渐拥有了630余万注册球员,其中多达180万青少年球员。再加之德国足协启动“青年球员扩展发展计划”,越来越多的足球人才得到挖掘和培养,进而有了黄金一代的诞生并赢得了2014年世界杯冠军。
然而以此为转折点,德国足坛的青训计划自格林德尔任期开始日趋紊乱,各级别梯队的成绩也呈断崖式下滑。一方面,德国的青训体制曾借鉴西班牙拉玛西亚的成功经验,由此区别于体格强壮、身体对抗的德式风格,转而突出青年少球员基础技术、传控踢法的培养。只是随着拉玛西亚模式呈现种种弊端,德国足协却至今没有做出有效应对和改善。
另一方面,随着德国国内参与足球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多,青训体系却从竞技性向普惠性转变。在这种理念下,青少年足球优先考虑兴趣培养,而非能力提升。其中,12岁以下球员的比赛不许计分和名次,在训练和比赛中不准固定场上位置、不准鼓励身体对抗等等,由此避免青少年球员受到打击,进而失去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例如一名青少年球员,固定担任后卫的话会因屡屡丢球而失去信心,所以“今天踢后卫,明天踢前锋”。这就不难理解,如此模式确实保障了青少年的足球参与度,但是如此“温室”里培养出的花朵球员,先天就缺少挫折教育和对抗历练,完全背离了德国足球的传统风格,由此带来的最终结果就是——外界批评德国球员近年来明显呈现“同质化”趋向!
纵观德国足坛这10余年,确实培养了一系列极为相似的技术型、传控型球员。暂且不提这些球员的技术水准对比南美球员、西班牙球员的差距,更致命问题在于,德国足球再也见不到擅长对抗和力量的传统中锋,甚至过往的锋线“轰炸机”居然被嘲讽为“侦察机”。此外,德国足球曾经引以为傲的钢铁意志和铁血精神,在如今的德国队更是荡然无存。
毫无斗志:传控足球让德国队早已失去昔日品质
从贝肯鲍尔到鲁梅尼格,从马特乌斯到埃芬博格,再到本世纪以来的卡恩、巴拉克、施魏因斯泰格等传奇球员,硬是靠着独有的意志品质带领德国足球屡克强敌、砥砺前行,并留下了手臂脱臼依然绑着绷带上场、血洒世界杯决赛场而不言弃等经典镜头,只是这样的德国足球渐渐远去、成为回忆。
就像近两届世界杯的德国队,始终踢着干枯无味的传控足球,没有对抗、没有激情、没有冲击、没有斗志,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小组出局了,哪里还有德国足球应有的样子?德甲联赛本赛季好不容易涌现出高产的中锋菲尔克鲁格,但是这位命运多舛的射手连续三场小组赛无缘首发,只能在替补登场后为球队带来进攻端的传统德式战术。
当然,以德国队的真正实力或许不至于小组赛便出局,甚至可以找出本届世界杯抱憾出局的种种借口。例如对阵日本时的轻敌思想、机会把握能力太差(首场比赛26次射门仅1粒进球)、西班牙队不讲武德、日本队的关键进球运气太好……然而,再多的理由也无法掩饰德国队自身的种种问题,如此出局完全属于咎由自取。
看看德国队小组赛末战哥斯达黎加,格纳布里开场不到10分钟就打破僵局。面对本有机会将对手打花的有利格局,却不想德国队进攻端居然就此偃旗息鼓,后防线随即开启“送礼”模式——这样的球队毫无必胜信念、缺乏大胜追求,故而当你把自己的命运完全交给别人,还好意思抱怨另一个赛场的西班牙队不讲武德?
综上可见,如今的德国队自上而下展现出病入膏肓的不堪一击。无论球员储备、战术理念、阵容体系、临场斗志、危机应对,完全失去了一支传统强队的底蕴和战力。再加上一系列场外因素持续多年的负面影响,可以说,德国队连续两届世界杯小组赛出局一点都不冤,哪怕晋级淘汰赛也看不到持续前行的可能。
对如今的德国足球而言,只是一位主席、一位教练、一名球员,恐怕都无法改变这支国家队的困境和低谷。接下来,上到德国足协,下到青训培养,德国足球需要的是一场立竿见影的综合改革。这场改革,对比20年前欧洲杯连续小组出局时的种种问题,所面临的挑战显然更为严峻、更为困难……
结语:2024年本土欧洲杯,德国队能否及时觉醒?
随着世界杯出局,德国队或许成为最早备战2024年欧洲杯的热门球队之一。对于这届本土举办的欧洲杯,德国国内自然充满期许,只是在世界杯赛场再度备受打击、铩羽而归后,德国队能否及时觉醒并回到正轨呢?毫无疑问,接下来的两年对德国足球至关重要!